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振动、临床症状、咬合和咀嚼肌肌电的观察,分析颞下颌关节振动与下颌运动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牙合、咀嚼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筛选受试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3~2016级学生120人,简单检查排除明显错牙合畸形、不良习惯者后余72人(男34人,女38人,平均年龄19.47±1.83岁)。(2)采用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关节振动检测,异常者记为JVA(+),正常者记为JVA(-)。(3)对受试者进行TMD相关性问卷调查,并由同一名检查者对受试者进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耳屏前触诊,根据有无关节弹响、张口受限、张口偏斜、咀嚼肌疼痛等症状,将受试者分为临床(+)和临床(-)。(4)根据临床症状及关节振动情况将受试者分为以下4组:A组.临床(+)JVA(+),B组.临床(-)JVA(+),C组.临床(-)JVA(-),D组.临床(+)JVA(-)。其中,A组可初步诊断为TMD患者,B组为仅出现关节异常振动而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人群,C组为对照组正常人群,D组出现临床症状却未见关节异常振动。(5)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及BioEMGⅢ肌电分析系统同步检查各组受试者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下颌前伸运动、左右侧方运动时的咬合接触特征和肌电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受试者均知晓实验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受试者的JVA关节振动分析仪检测结果提示出现异常的关节振动者35人,左右侧振动参数无差异,且与性别无关(P>0.05)。关节振动在下颌运动过程中的发生位置普遍集中在开口末期和闭口初期,异常的关节振动较正常的关节振动分布更为分散。(2)结合患者主诉及同一名检查者对受试者进行颞下颌关节相关检查,出现TMD临床症状者23人(男11人,女12人),TMD阳性率31.9%。其中,关节弹响出现频率最 |